
全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出征儀式。團省委供圖
青海文化藝術網訊 一個國家的進步,印刻著青年的足跡;一個民族的未來,寄望于青春的力量。
五四青年節的影響是跨越時代的,每一代人都會從中受益。在江源大地,從金銀灘草原上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到青藏公路,從三江源到祁連山,又或是在“六個現代化新青海”建設的每一條戰線,到處都活躍著廣大青年舍身忘我、艱苦奮斗的身影,他們聽黨號召、跟黨奮斗,把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共發展、與人民共命運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追求鐫刻在科技創新、鄉村振興、基層服務、體育賽場的火熱實踐中,把青春夢融入中國夢,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他們,讓我們知道,正是有了使命的擔當,青春的意義更加非凡,正是有了無私的奉獻,青春的風采更加飛揚。
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
在青海,在祖國這片最可愛的土地上,廣大共青團員和青年在共青團的帶領下,與全國青年一道勇當先鋒,書寫新青海建設的青春華章。
三戰奧運,切陽什姐創造了青海競走的歷史,成為我省第一位連續參加三屆奧運會的運動員,也是我國首位連續三屆站上奧運賽場的藏族運動員;
貢巴加是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河陰消防救援站戰斗二班滅火員,多少個日夜,他和戰友們揮汗如雨,爭分奪秒救人于水火,他們時刻奮戰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他們書生意氣,揮斥方遒,背負著神圣的使命,他們的青春在偉大使命中閃閃發光;
把工匠精神傾注于一個個零件、一道道工序、一次次操作之中,用精神凝聚動能,用實干成就夢想。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橋式起重機司機田得梅,以“釘釘子”精神,長期扎根在施工一線,用熱血青春,踐行著精益求精、實干擔當的錚錚誓言;
春風浩蕩之中,五四精神在神州大地上蕩漾、奔涌。每一代新青年都肩負家國情懷賦予的責任與信仰……
甘振華從事社區工作12年,她從一名共青團干部成長為下屬7個基層黨組織230余名黨員、服務著38個老舊樓院12760余名轄區百姓的西寧市城中區南灘街道南山西社區黨委書記,她用滿腔的熱情、扎實的工作、12年的堅守換來了百姓的口碑和社區各項事業的長足發展,她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時光奉獻在了最平凡的社區崗位上;
在海拔4470米的可可西里,有一個集科研、救護、保護、宣傳為一體的中心保護站,年輕的工作人員克服海拔高、嚴重缺氧、條件艱苦等困難,常年致力于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大規模反盜獵行動后勤保障、受傷或迷失的野生動物救助、為過往游客提供便利、各種宣傳教育活動等工作,23年來,索南達杰保護站一直是可可西里生態環境保護的基地與標志,他們的青春在這里閃光;
……
無數像他們一樣的當代青年,將個人的奉獻精神融入時代洪流。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今天,我省廣大青年心懷“國之大者”,傳承“五四精神”,緊跟時代砥礪奮進,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用實際行動為新青海建設貢獻青春活力。
傳承雷鋒精神 爭做時代新人-青海共青團青春故事分享會。
用青春力量奏響時代之音
時代向前,青春向黨。
“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青年的寄語。
今天,青海廣大青年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共青團青海省委深刻把握政治學校職責定位,深化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領,組織動員團員青年投身現代化新青海建設,千方百計把黨的溫暖傳遞給青少年。
前不久,共青團青海省委、青海省青年聯合會聯合主辦的迎五四全省青少年參與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四個一”主題實踐活動在美麗的青海湖畔拉開帷幕;顒硬粩嗵嵘鷳B志愿服務新內涵,努力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新品牌,讓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更“入心”,讓青少年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更“用心”,讓青少年生態文明實踐更“同心”,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植綠護綠、河湖整治、綠色環保志愿服務等活動,扎扎實實開展好“植一次樹、凈一次灘、清理一次垃圾、開展一場宣講”等主題活動。
組織青年講好青海紅色故事,引導廣大青年積極參與志愿服務事業,助力青年在創新創業的時代浪潮中奮勇爭先……團省委聚焦引領青年思想、匯聚青年力量和服務青年發展,廣泛開展“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爭做新時代好隊員”“紅領巾講解員”等各類主題實踐教育,通過網絡新媒體等形式開展“青年大學習”“紅領巾愛學習”“共青團大講堂”等活動。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啟動青少年生態教育讀本編制、生態教育課程開發,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開展生態文明主題實踐教育,覆蓋青少年20萬余人次。
百年前,星火初燃,百年后,我省廣大青年循著先輩印記,將黨的理論教育、成就教育、政策教育進一步深入人心。研究制定《關于加強和改進青年講師團工作的意見》,深入實施共青團宣傳思想產品化戰略,推動“共青團大講堂”系列化、體系化、品牌化升級迭代,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在一次次奮進中揮灑汗水,在一次次突破中綻放青春。
“學黨史 強信念 跟黨走”離隊入團省級示范活動。
為鄉村振興匯聚更多的青年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鄉村振興、青年先行,新時代的美麗鄉村天地廣闊,青年人作為推進鄉村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在組織號召下,他們有的一畢業便選擇成為鄉村振興志愿者;有的千里迢迢,來到鄉村學校,幫助山區孩子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有的選擇回到家鄉,為當地農業發展增添動力。
“為鄉村奉獻自己綿薄之力,何其榮幸。”
安家澍是哈工大第20屆研究生支教團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分隊隊長,他主動選擇到海拔4500米的曲麻萊縣服務,成為當地的一名英語老師。服務期間,他克服高原缺氧、氣候惡劣、居住環境差、語言不通等困難,完成了教學任務。作為青年志愿者,他積極參與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學校改進行動研究”專項課題,共同改進定點幫扶曲麻萊縣實施方案,為鄉村振興獻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青年的命運,從來都與時代緊密相連。在廣袤的鄉村熱土上,新時代的新青年書寫著奮斗故事,定格了青春身影,詮釋著新時代青年的使命與擔當。
近年來,團省委以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為統攬,全面啟動實施農村青年政治骨干、產業青年人才、電商青年人才、文化青年人才、建設青年人才培育和青年人才典型選樹“六大計劃”,用5年時間積極尋找、培育1萬名農牧民高素質青年人才。面向青年創業者推出“青年創業企業編號管理”和助力青年企業家質量提升行動、品牌打造行動、數商服務行動、創新創效行動、抱團發展行動、財商服務行動“六大行動”,助力青年創業高質量發展。組織開展大學生“三下鄉”“青春設計師”“返家鄉”及社會觀察等各類實踐活動,引導團員青年積極參與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34歲的朋措旺加是玉樹藏族自治州脊髓損傷者“希望之家”的創辦者。2011年,朋措旺加因車禍導致脊髓損傷。為幫助更多“同伴”從傷痛的陰影里走出來,2018年,他成立了玉樹脊髓損傷者“希望之家”。在這里,“同伴”們學習藏式手工藝品制作、西點烘焙、咖啡制作……現在越來越多的脊髓損傷者在“希望之家”接受技能培訓。
2013年,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北山鄉上金巴臺村的“90”后小伙馬興軍大學畢業后選擇回到家鄉,2016年,他成立了一家銷售冬蟲夏草、草膘羊、牛肉干等特產的電子商務公司,利用“互聯網+”,他找到了一把連接城鄉供需的“金鑰匙”。
……
歷史長河奔流不息,青春樂章激蕩人心。一代代青海青年前赴后繼,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搏擊潮頭,勇挑重擔,一代又一代青海青年始終堅定信念,跟黨奮斗,勇敢肩負起歷史使命。今天,廣大青海青年扎根高原、傳承紅色基因,在堅定不移促進高質量發展、守護好“中華水塔”、增進民生福祉中用不懈奮斗彰顯青春活力,用青春之力披荊斬棘,闖關破障,在新青海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勇立時代潮頭、爭做時代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