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文化藝術網訊 10月15日晚,由青海省藏劇團黃南州民族歌舞劇團創作的,以反映熱貢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大型風情歌舞劇《熱貢神韻》在青海大劇院上演。該劇既突出展現了高原人民獨特的人文精神,又著重體現了熱貢地區世代傳承的文化遺產,是一部展現青藏高原民族人文精神的力作,也被定為青海喜迎十九大專業文藝院團調演的一場演出劇目。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西明出席并觀看了文藝演出。
《熱貢神韻》分為《序》《畫魂》《舞祭》《鄉歌》《鼓韻》《石經》《祝!菲邆樂章。這部歌舞劇從地域文化切入,對原生態的藏族舞蹈、曲藝、藏戲、宗教音樂等民間藝術元素進行提升與加工,用熱貢藝術的繪畫、雕刻、神秘古譜、石經藝術等人文奇觀作為創作亮點,以全新的理念營造一種既熟悉又新穎的視聽藝術效果。演出舞臺上,充滿藏族特色的舞蹈、華美絕倫的色彩以及盡顯高原特色的故事,使觀眾久久沉浸在熱貢“神”韻之中,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據了解,《熱貢神韻》涵蓋了熱貢地區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配樂采用安多地區的民歌、小調、道歌等,都是原生態民歌!稛嶝暽耥崱芬运囆g的形式,展現了高原民族獨特的人文精神和熱貢地區世代傳承的文化遺產。就“石經”這一幕而言,觀眾們看到的經墻,是始于上世紀20年代,由10萬多塊大小不一、刻有經文的石片按順序排列而成的“和日石經墻”。這是當地僧人和民間藝人50多萬人次,耗時近30年才完成了這一寬2.5米、高3米、長200余米的石墻,石墻共記下2億多字,被譽為刻在石頭上的“藏族大百科全書”。